孛璞半导体亮相苏州微纳光学盛会!| 第九届微纳光学技术与应用交流会
第九届微纳光学技术与应用交流会定于2025年11月13日至15日在苏州隆重举行。
本次大会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主办,聚焦半导体与微纳光电材料、光电子器件集成、先进制造等前沿方向。
孛璞半导体以"技术输出+生态对话"双角色深度参与——公司副总邢宇飞博士受邀发表
《可扩展光交换芯片及系统》专题报告,
并参与"OCS光交换机与微纳光学协同创新"圆桌论坛,与来自中兴、华为、光迅科技、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,共同探讨光交换技术与算力网络的协同发展路径。
系统解析硅光OCS方案,响应算力网络核心需求
在"OCS设备与产业链"专题环节,邢宇飞博士围绕
《可扩展光交换芯片及系统》
展开报告,从芯片架构、系统集成到应用适配,系统介绍了孛璞在硅光OCS领域的技术布局:
- 芯片架构突破:孛璞已实现8×8 OCS芯片的量产,并正向64×64、128×128等更大规模端口架构演进,在保持低插损、低串扰的同时,兼顾规模化制造可行性,为高带宽、低功耗互联提供芯片基础。
- 全栈系统设计:公司形成从硅光芯片、自研驱动控制电路到1U/2U整机的全栈方案,支持快速重构与大规模全光连接,适应AI集群动态组网需求。
- 落地价值显著:方案已在典型GPU/AI集群拓扑中完成测试验证,可显著降低网络层级、减少设备数量与整体功耗,并为6G通信、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提供底层光互联支持。
圆桌共议技术路线,推动产业协同创新
在随后的圆桌讨论中,邢宇飞博士与来自中兴通讯、北京理工大学、光迅科技、华为、阿里云等机构的专家,
围绕光交换技术路线、产业链协同、场景落地等关键议题展开交流。
会上分享了以下观点:
- 技术路径:相较于MEMS、LCOS等方案,硅光OCS在制造良率、集成度与成本控制方面具备优势,结合成熟CMOS工艺,更适配未来超大规模算力网络;同时,孛璞在芯片架构、系统集成、应用适配等方面也有独特见解,将OCS技术与传统光纤、光缆、光电子技术相结合,创新性地提出了"可扩展光交换芯片及系统"的概念,并将其落地到GPU。
- 产业链协同:孛璞正联合国内晶圆厂、封装厂与系统厂商,构建"硅光工艺—微纳制造—整机验证"闭环生态,增强关键环节的自主可控与协同创新。
- 场景落地:公司提出模块化OCS迭代路径,从32×32起步,逐步推进64×64、128×128样机研发,以适配不同GPU/NPU架构的动态拓扑需求。
- 未来趋势:面对超低时延、超大规模的光交换需求,需进一步强化"芯片级优化+系统层整合",推动光互联从实验验证走向规模化应用。
此次微纳光学技术交流会,为OCS技术路线、应用场景及产业协同提供了重要交流平台。孛璞半导体将持续投入硅光OCS、光互联与算力网络方向的研发与生态建设,
以系统化的"芯片—系统—生态"能力,助力国内光交换技术实现从实验验证到工程化、规模化应用的跨越。